来源:药链圈、21世纪药店
《药店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(2023)》显示,2023年全国药店数量达到66.7万家,较2022年增长4.4万家。全国药店数量创新高,药店的盈利模式再次成为关注焦点。
近年来,作为药店行业“风向标”的上市连锁药店纷纷增加经营范围,其中有一些项目与药店关联度高,如中医养生、病人陪护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销售等。但有一些业务似乎与药店主业相去甚远,如家用电器、黄金珠宝、钟表等的销售,以及新鲜水果零售、水产品批发、食用农产品零售等,仿佛预示着药店将转型为超市或日用商店。
从上市连锁药店的发展趋势来看,多元化经营已不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调整,而是上升到了战略层面。那么,药店的多元化未来是否意味着更加便利化?
1、开源为抓手
药店数量的增加,意味着店均服务人数继续下滑。在药品集采、医保控费以及电商冲击的环境下,药店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,盈利空间也进一步压缩。
现阶段处于药店行业“洗牌”的下半场,以上市连锁为首的大连锁不但不会停止扩张的步伐,还会以更快的速度抢占市场份额,直营和收购两驾“马车”仍是做大规模的主要拓展方式,因此在未来一两年内,药店的数量预计仍将保持高位。
问题由此而来,当药店的大“洗牌”完成,还需要这么多药店吗?如今一条街道挤着五六家药店的情形很常见,不少是门面挨着门面,其中甚至有的同属一个连锁品牌。
与过去不同,近年来药店数量的激增主要受到资本力量的驱动,门店短期的经营盈亏并非首要考虑因素,关键在于抢占或挤占市场份额,这与电商行业的“烧钱”大战颇为相似。然而,“烧钱”只是阶段性战略,盈利始终是最终目标,否则终将面临闭店的命运。
虽然上市连锁药店通常每年都会关掉几十至上百家门店,但这是市场正常调节的表现。假如有一天网上下单线下配送成为主流,现有的药店数量无疑将出现过剩,许多药店将面临生存危机。
这并非空穴来风,已经有知名连锁药店由盈利转为亏损,最终被所属集团出售。药品集采已开展了九批十轮,线上与线下的同品不同价引发了消费者对药店的质疑,药店之间的价格战更是让消费者选择价格更为优惠的药店。因此,预计2024年药店的单店销售额和客流将继续下降。
当药品销售的利润不足以支撑门店的日常开销,如何应对?仅仅关闭不盈利的门店并非长久之计,因为未来可能涉及的门店数量将远超几十家、上百家,甚至达到几百家、上千家。因此,“开源”才是理智的选择。
增加经营项目,既可未雨绸缪,亦可投石问路,通过摸索明确未来拓展的重点。
2、便利化是优势
随着连锁药店规模的迅猛扩张,几大连锁品牌已突破万店大关,向着2万家门店的目标进发。门店数量的激增不仅意味着更广泛的地理覆盖,更代表着消费者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性。事实上,从门店数量上看,药店已经超越了遍布全国的便利店和奶茶店,成为最便利的零售业态之一。
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毕马威共同发布的《2023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2年全国便利店门店数量从2019年的13.2万家增长至30万家。2024年1月,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《2023年便利店业态发展情况概览》显示,2023年,59家样本便利店企业新开门店13148家,关闭门店4076家,净增门店9072家。其中,1500家门店以上规模的样本企业净增门店近7000家,占净增门店近80%。按此推算,2023年全国便利店的数量为30多万家。
据“窄门餐眼”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4月7日,全国共有3086个奶茶品牌,门店超过38万家。
比较三者的门店数量,药店比便利店多30多万家,比奶茶店多20多万家,便利性居三者之首。有了领先的优势,增加便利性的项目或商品水到渠成。
与便利店、奶茶店相比,药店还有一大优势——数量众多的会员。以2022年老百姓半年报的数据为例,其会员总数为6611万人,半年新增506万,活跃会员为1418万。一心堂的统计数据显示,会员客单价是非会员的2.73倍。与普通顾客相比,会员的回购率也相对较高。
虽然药品趋向微利,但在“开源”方面,数量激增的门店却提供了增加便利商品的基础条件,于是,药店卖奶茶、咖啡的现象出现了。
目前在药品终端市场,药店的销售额占比升至26%左右,医院药房仍占据主导地位。随着处方外流的趋势愈发明显,药店将有机会获得更多处方。不过,能够获得处方的主要是专业性较强的药房,如DTP药房。对于大部分药店而言,由于处方量不足或难以获得处方,它们需要寻找新的发展道路。
从日本药店的发展历程来看,多元化也是药店的必由之路,化妆品重返药店就说明了这一点。在其他行业“跨界”药品零售行业的同时,具备了便利化条件的药店向非药领域延伸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3、警惕同质化
药店在探索多元化发展时,必须警惕同质化陷阱。过去的经验表明,简单地将超市商品复制到药店中往往难以成功。以生鲜商品为例,广东金康、湖南楚济堂等药店的尝试均已遭遇失败,原因主要在于缺乏供应链的优势。
尽管药店在门店数量上超越了便利店和奶茶店,但消费者普遍认为药店在便利商品和奶茶的专业性上不及前两者。因此,药店在引入新品类时,应避免简单复制,而是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。例如,一些药店推出的咖啡和奶茶,就是结合中药特色,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饮品体验。
健之佳在便利店道路上摸索多年,积累了升维自有品牌的宝贵经验。他们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为出发点,对产品进行持续升级。在价格敏感度日益提升的市场环境下,健之佳的自有品牌商品凭借其品质保证和价格优势,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。
根据“升维”与“重塑”的定位,健之佳将自有品牌商品分为三类:创新型商品,在功效、包装等方面均较同类品种有所升级和创新;领先型商品,在功效、包装等方面优于同类品种;跟随型商品,则是市场上已有稳定销售的品牌产品。这样的分类确保了商品在功效、包装等方面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。
加大自营品类已成为大连锁药店应对药品利润下滑的有效策略。例如,老百姓大药房推出的自有品牌稳步鞋,销量迅速增长。数据显示,2021年上半年老百姓大药房的自有品牌产品已达600个,销售占比超过15%,销售额达8.2亿元,同比增长101%,毛利额同比增长111%。
与药品相比,非药产品在自营品类领域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为避免与超市、便利店的同质化竞争,药店在营销和商品的功能性上应突出专业特色,如销售具有特定功效的化妆品,而非普通的日常化妆品。
不过,非药产品种类繁多,药店在多元化发展时,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有所取舍,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经营模式。通过精准定位、差异化发展,药店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